10年前,鄂州市杜山鎮東港村引進黃金梨新品種,數百村民響應號召,拔掉莊稼,改種梨樹,以圖發家致富;10年后,梨農們卻遭遇果梨爛在枝頭無人問津的尷尬。有專家指出,打造下游銷售產業鏈,提升產品知名度是破局關鍵。
種梨大戶:2萬斤梨,九成被愛心人士義購
2日,鄂州市杜山鎮東港村二組村民陳安蘭家的梨園迎來了一群特殊的顧客。鄂州市吉時宇有限公司200多名員工來此采摘黃金梨。據該公司活動負責人孟華地介紹,開展此次活動主要是為了幫助陳安蘭解決果梨滯銷難題,所有員工當天共計購梨6000多斤。
陳安蘭是東港村有名的種梨大戶。4年前丈夫去世后,她靠打點梨園養育身患殘疾的兒子。一對雙胞胎孫子出生后,家庭壓力進一步加劇。她的遭遇經媒體報道后,鄂州市供電公司、微笑志愿者團隊以及愛心企業家紛紛前去義購!耙皇沁@些好心人,我的梨子哪能賣得這么好?”陳安蘭說。
在社會愛心力量的幫助下,陳安蘭果園新產的2萬多斤黃金梨僅剩一成。
但在東港村,像陳安蘭這么好運的只是少數,多數梨農家的梨卻爛在枝頭。
滯銷現狀:200萬公斤黃金梨盼“婆家”
2日,與陳安蘭同樣靠賣梨為生的村民詹春梅整個上午僅買出15斤梨。今年74歲的她,因為記性越來越不好,她特地在賣梨的小車上寫下每日的銷售情況。歪歪扭扭的字跡顯示,7月15日梨園開市,當天共計銷售近百斤,單價為5元/斤;7月16日,銷售與前一天幾乎持平,單價降至4元/斤……記者發現,隨著黃金梨陸續大規模上市,單價和銷售量直線下降。目前,零售價為2元/斤。
看著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和偶爾停車問梨的路人,詹春梅只能開出“價格多少隨你給”的促銷絕招。詹春梅告訴記者,幾年前村組號召大伙種植黃金梨,免費提供果苗。眼見種糧、種棉收入不高,她索性將余下的5畝土地全部改種梨樹!捌鸪踬u梨的人少,還是挺掙錢的!彼f。去年,詹春梅給梨園施了5次肥料,打了8次農藥,生產資料總投資2000余元。這些投入,至今仍未回本。
像詹春梅這樣的梨農,在東港村約有上百戶。
東港村位于九十里長港的中游,農業種植區位優勢明顯。該村種植黃金梨源于2004年,據其2009年申報“黃金梨標準化科普示范種植”項目資料顯示,全村80%農戶從事黃金梨種植,年產量可達600萬公斤。
近年來,隨著農村土地開發和流轉,一些梨園轉作它用。目前東港村僅兩個村組從事梨園生產,總面積約1000畝。目前黃金梨進入豐產期,按照該村副主任杜祖林估算,今年梨樹總產量逾200萬公斤,基本上處于滯銷狀態。
專家分析:缺乏下游銷售市場是癥結所在
如此高額的產量卻沒有一個下游銷售市場,鄂州市林業局實驗林場場長胡敏聽聞東港黃金梨滯銷的情況后,一語道破問題的癥結。
胡敏指出,東港村黃金梨雖然賣相不占優勢,但口感細嫩、水分足。然而,東港村除了一兩家梨園引入市場化管理理念外,多數梨農呈現“小打小鬧”“各自為陣”、自產自銷的小農經濟形態,并未形成完整的產銷鏈條。
與此同時,由于宣傳和品牌包裝不足,東港黃金梨并未像“沼山胡柚”“燕磯葡萄”一樣打開知名度!凹幢泓S金梨走進鮮果市場,也鮮有鄂州人知道該梨產自東港!焙舴Q。
據悉,近年來,該村雖引進臺灣企業,試圖由此引入標準化深加工及市場化經營理念,可惜收效甚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