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
對抗冬燥,鴨梨來幫忙(圖)
添加人:admin
添加時間:2014/11/27 9:40:34
|
|
立冬以后,室外溫度有了明顯的降低。干燥使人體表面的水分不斷地被帶入空氣中,而寒冷的空氣則使體表的毛細血管收縮,使人體裸露在外界的部分出現失水而得不到補充。這種狀態會導致一系列的癥狀,像唇裂皮糙,口鼻干燥,或干咳頻發等,一般中醫稱之為“涼燥”。 在這樣的季節里,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就會使人感覺清爽舒適一些。這個季節帶有保健醫療性質的水果,就要數梨和甘蔗了。梨性微寒味甘,最適宜于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干喉痛、大便燥結等病癥較為適宜。 在冬季,因為氣候寒冷,用梨煮水是個好方法。梨水可潤燥生津,而熟的梨據研究還有助于腎臟排泄尿酸和預防痛風、風濕病和關節炎。而在梨的家族里,酸梨果實含有的粗蛋白、粗纖維、總糖、維生素、胡蘿卜素等主要營養成分更為全面,與其他梨相比,次梨、明月梨、鴨梨缺少B-胡蘿卜素,香梨又缺少維生素C。酸梨的潤燥消風、醒酒解毒等功效更好。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患有慢性腸炎、胃寒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忌食生梨。 梨也是人們日常保健飲食的一種重要食材,這里介紹兩個保健食用方法。一個是將梨數個去核搗爛,取汁,加等量蜂蜜,用火同煮至膏狀,每日3次,每次2湯匙,可治陰虛火旺、干咳無痰、咽痛等癥狀。一個是將梨核挖去,放入5克川貝同煮,至梨熟為度,同時可將梨及川貝同時食用,也可頻頻服用,可治肺熱、咳嗽、支氣管炎等癥。希望這些能幫大家度過一個更愉快的冬天。 公安醫院針灸科 李巖博士
|
|
| |
|
|